1月28日上午,山西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在省城太原隆重開幕,肩負著山西人民的重托,來自全省各地的人大代表們,將在大會期間履行代表職責,共同為山西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富民強省出謀劃策。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儒林主持大會,省長李小鵬代表山西省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指標: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7%以上,城鎮新增就業崗位51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減排完成國家下達任務,煙塵、粉塵排放量均下降0.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6%。
改革發展
放寬市場準入,清理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創辦、創新、稅費、融資、審批等方面的實際問題。
加快金融改革發展,做大做強晉商銀行、山西國投等地方金融機構,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促進融資性擔保企業、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積極籌建山西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人身保險公司。
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管理體制改革,加快交通企業及高速公路資產債務重組,逐步提高經營性高速公路比例,進一步規范交通建設項目招投標管理。
創新驅動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和低碳創新行動計劃,以安全、清潔、高效、低碳發展為方向,實施好煤基科技重大專項,力爭在煤炭綠色開采、煤炭清潔利用、煤層氣、現代煤化工、低碳技術等領域突破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
實施省級科技計劃改革,加強科研項目管理,促進科技資源共享和開放。
加大創新成果產權保護和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科研人員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
抓好科技創新城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啟動科技服務三大平臺建設,推進首批27個項目入駐,再引進一批高端研發機構,積極爭取科技創新城享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點政策。
對外開放
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戰略,擴大與相關地區的交流合作,加大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產業轉移力度,主動融入環渤海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加快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
加強與港澳臺地區及德國北威州、美國西弗州等友好省州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創新招商方式,實施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集群化招商。積極引進我省緊缺的高層次人才。
充分發揮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作用,啟動太原鐵路口岸建設,促進大同航空口岸正式開放,推動設立運城航空臨時口岸,探索在太原、大同、臨汾建設“無水港”。
辦好能博會低碳發展高峰論壇、農博會、文博會、書博會,積極參加國家級重大展會。
加大投資
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安排1.3萬億元,重點推進十大領域投資和十大標志性工程建設。鐵路投資393億元,加快推進大張鐵路、太焦城際鐵路等15個國家鐵路項目,陽泉北-大寨等4個地方鐵路項目,晉中-太原輕軌等軌道交通項目以及24個運煤裝車點建設。
公路建設投資245億元,新建續建高速公路680公里,新建改建國省干線300公里、農村公路1000公里;水利投資431億元,抓好大水網四大骨干工程、汾河流域生態修復及晉祠泉復流工程、引黃配套工程和百座小型水庫建設,全力推進古賢水利樞紐前期工作。
外送電通道和電網建設投資125億元,抓好蒙西-晉北-天津南、榆橫-晉中-濰坊、晉北-江蘇、盂縣-河北4條外送電通道建設;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投資205億元;煤層氣項目投資187億元。
節能環保項目投資390億元;科技創新城建設投資150億元;新興產業項目投資4790億元;城鄉人居環境改善投資2901億元。
擴大消費
深入推進“山西品牌中華行”等促銷活動,促進養老家政、文體娛樂等服務消費,鼓勵信息消費,穩定住房消費,倡導節能環保等綠色消費。
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強城鄉流通基礎設施和市場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物流配送、網絡購物等現代流通方式,規范市場秩序,讓群眾安全消費、放心消費、滿意消費。
進出口發展
提升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水平,加快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
加快出口退稅進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優化進出口結構,擴大機械裝備、電子信息產品、新材料和特色農產品出口,擴大重要原材料、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
幫扶企業
落實好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緩繳社會保險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
促進銀企溝通對接,爭取金融機構擴大對我省信貸投放和資金配置,支持商業銀行做好貸款重組和接續工作,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大力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工程,加強幫扶、指導和服務。
煤炭革命
深化煤炭交易方式改革,完善現貨交易,探索發展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期貨交易。
著力推動煤炭產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生態環保型和安全保障型轉變,使煤炭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加快國家新型綜合能源基地,重點推動建設晉北、晉中、晉東三個煤產業基地,晉北、晉中、晉東三大煤電基地,沁水、河東兩大煤層氣基地,晉北等煤化工基地。
推動煤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取消、調整、下放一批涉煤行政審批事項。
推動煤炭資源市場化配置,對新設礦業權依法實行招拍掛。
非煤產業優化
大力培育發展文化旅游、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食品醫藥、現代服務業等七大產業,加快資源型經濟轉型步伐。
推進燃煤汽車、電動汽車、甲醇汽車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強充換電設施、加氣站等配套建設,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應用力度。
加快發展特鋼、鋁鎂合金、釹鐵硼、半導體照明等產業,提高深加工能力和附加值。
大力發展酒類、食醋、乳品、小雜糧、干鮮果蔬等特色產業。
開發現代中藥新藥及天然藥物,發展生物制藥、新型藥物制劑。
農村改革
切實做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創新農業補貼制度,再研究出臺一批新的強農惠農政策。
啟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200萬畝,新增實灌面積180萬畝。
支持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濟。
全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有序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啟動水權制度、小型水利工程產權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范圍,開展林權抵押貸款。
加快推進特困地區扶貧攻堅,確保500個貧困村整體脫貧,再實現50萬貧困人口脫貧。
村居環境
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實施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四大工程,改善50萬農村人口和10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條件,新改造農村道路500公里,綠化村莊500個、新建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00個,實施30萬戶廣播電視衛星戶戶通提質工程;
加快采煤沉陷區居民搬遷安置,新建改建各類農村房屋21萬戶,解決64萬困難群眾的安居問題;
抓好200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創建;
扎實辦好“五件實事”,再改造農村困難家庭危房8.5萬戶,新建改建農村幼兒園300所,易地搬遷農村貧困人口10萬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
保障房
啟動實施城市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實施設施提升、城市安居、城中村改造、環境提質四大工程,力爭早日實現全省城市建成區水電氣熱、通信、污水和垃圾處理全覆蓋,公共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棚戶區基本消除,城中村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果,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新開工城鎮保障性住房25萬套、建成8萬套。
大力推進城市供水、燃氣、供熱管網和道路建設,完成39座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新增城市綠化面積2000萬平方米。
落戶
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太原都市圈建設,聚合太原晉中同城化、山西科技創新城、山西高校新校區、晉中108廊帶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優勢,推進道路、公交、通訊、金融互聯互通和產業一體化。
積極推進晉北、晉南、晉東南城鎮群發展,抓好大同都市區、上黨城鎮群、臨汾百里汾河經濟帶建設,支持陽泉等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
全面放開建制鎮和中小城市落戶條件,有序放開大城市落戶限制,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對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外來人口,以居住證為載體提供相應的基本公共服務。
文化產業
鞏固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成果,支持轉企改制國有文藝院團改革發展。
深化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進山西晉劇藝術中心、少兒圖書館和古籍保護中心建設,抓好市縣文化場館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開展“強健體魄·陽光生活”全民健身活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教育
新改擴建200所公辦標準化幼兒園,完成“十二五”全省建設1000所幼兒園的目標。
推進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大城鄉教師交流、校長輪崗力度,力爭再有30個左右的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
深入實施“百校千企”工程。建設一批優勢特色學科專業,進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
醫療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太原市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實現全省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覆蓋。
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由35元提高到40元。
完善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為農村60歲以上老年人實行免費體檢。
積極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加強村醫隊伍建設。采取建立醫療聯合體、實施城鄉對口支援、開展遠程診療等舉措,切實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
增收
依法推進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形成職工工資勞資共決機制。進一步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發布年度企業工資指導線,提高職工工資收入水平。
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并建立正常調整和增長機制,實行鄉鎮工作補貼,向條件艱苦的偏遠鄉鎮和長期在鄉鎮工作的人員傾斜。 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職級并行制度。低收入農戶每戶一噸冬季取暖用煤改為現金方式發放。
社保
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措施,抓好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工作,進一步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年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320元提高到380元。
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對象補助水平。
建立健全以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人為重點的老年福利制度。
落實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做好殘疾人就業援助、康復救助,全面實施臨時救助制度,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環保
推進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節能降耗工作,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在重點耗能行業全面推行能效對標。
推動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扶持重大資源綜合利用示范項目,支持朔州市開展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試點。積極推進大同、運城、長治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設,支持晉城市低碳城市試點和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全面推進燃煤鍋爐綜合整治,深入開展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改造,加快淘汰黃標車、老舊車,推進市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強化揚塵治理,加強細顆粒物監測預警和區域聯防聯控,有效預防重污染天氣。
繼續實施林業“六大工程”,加快呂梁山生態脆弱區林業建設,造林400萬畝以上。
安全
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
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采用“四不兩直”以及明察暗訪等方式,全面加強煤礦、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和尾礦庫、危化品、水庫、人員密集場所以及建筑施工、油氣管道、城市燃氣、特種設備等各行業各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
強化考核問責,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一票否決制”。
懲腐
堅決懲治腐敗。圍繞煤焦、土地、交通、房地產等重點領域,圍繞教育、醫療、環保、社保、涉農等社會民生領域,圍繞資源配置、工程招標、政府采購、資金分配等關鍵環節,圍繞行政審批違規問題和濫用審批權問題,扎實開展專項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