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6日 06:33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由經濟日報社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研究中心和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共同編制的2015年二季度中經產業景氣指數報告顯示,二季度工業景氣延續溫和回落態勢,生產增速逐月小幅回升,企業銷售增速繼續回落,產品價格持續下跌。與此同時,行業、企業之間走勢分化,工業結構調整加速、增長動力轉換的特征明顯。
根據中經產業景氣指數的監測結果,二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為92.9,比一季度下降0.4點;中經工業預警指數為66.7,連續4個季度持平,繼續在偏冷的“淺藍燈區”運行。在監測的11個重點行業中,石油、有色金屬產業景氣指數分別較上季度上升0.8點和0.2點,化工、乳制品產業景氣指數與上季度基本持平(微降0.1點),裝備制造、水泥、鋼鐵、煤炭、電力、家電、服裝產業景氣指數均較上季度有所下降,降幅分別為0.5點、0.8點、0.5點、0.4點、0.5點、0.5點、0.5點。
中經產業景氣指數雙曲線走勢圖則顯示,在剔除政策等隨機因素后,中經工業景氣指數比未剔除隨機因素的指數值低2.2點,兩者之差比一季度擴大0.4點。這表明,工業經濟承受的下行壓力不容忽視,而相關穩增長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工業景氣的回落。在國家連續出臺降息降準、降稅清費、擴大有效投資等一系列措施對沖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二季度中經工業景氣指數降幅比一季度回落幅度收窄0.2點,4、5、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持續回升,6月份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0.64%。
工業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外需市場疲弱導致工業出口訂單下滑,“三期疊加”影響持續顯現,企業庫存壓力加大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工業呈現出增速放緩、景氣度回落的走勢,部分行業運行難度加大,引發了社會關注。對此,我們有必要進行全面深入分析,科學理性地看待。
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形勢嚴峻復雜,外需市場疲弱,導致工業出口訂單持續下滑。數據顯示,自2014年10月開始,PMI出口訂單指數降至榮枯分界線以下,且呈逐步下降態勢,今年二季度各月分別為48.1%、48.9%和48.2%。這對我國工業出口及重點行業出口構成不利影響。經初步季節調整,二季度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8%,而一季度為同比增長4.2%。二季度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為1.8萬億元,由上季度同比增長5.8%轉為下降0.3%,這是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裝備制造業出口交貨值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21.9%,比去年同期低0.8個百分點。
從國內來看,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影響持續顯現,加上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企業庫存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工業經濟面臨著不小的下行壓力。
增速“換擋”符合客觀規律
重點行業企業與時俱進應對新情況、新挑戰,工業經濟由此呈現出結構趨優、動力轉換的積極態勢
歷經長期的高增長,我國工業體量已非常龐大,隨著潛在增長率的逐漸下降,工業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換擋”符合客觀規律,并且當前工業總體運行依然保持平穩。
與此同時,我國需求結構開始由投資、出口拉動為主向消費拉動為主轉變。在外需乏力之時,國內消費的平穩增長促進了消費品行業的發展,而投資增速的持續放緩對于資源密集型、高能耗高污染等大塊頭行業乃至整個工業的增長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此外,前期的政策刺激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市場需求,加劇了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矛盾。眼下,鋼鐵、煤炭等部分行業出現的價格下滑、效益滑坡、企業困難增加等狀況,集中暴露出多年以來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這也是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陣痛。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重點行業企業與時俱進,以新思路、新作為應對新情況、新挑戰,工業經濟由此呈現出結構趨優、動力轉換的積極態勢。
二季度,與消費升級相關的食品、服裝、家具等制造業,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環保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供應業的投資增速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與信息化相關的IT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加快,目前已達20%;而受產能過剩、節能減排影響的煤炭、鋼鐵、石油開采等行業投資意愿低迷。
與此同時,工業正由以往所依賴的傳統要素驅動逐步轉到創新驅動上來,更加注重更高質量和效益、更低消耗和排放的可持續發展。比如,5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3.2個百分點。符合產業結構升級方向的航空航天、電子等高技術產業的較快增長,對于二季度內工業生產增速的逐月小幅回升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保持定力也需精準調控
無論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還是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都需要各方付出更大的耐力和努力
當前,我國工業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勢在必行。而無論是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還是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都難以一蹴而就,需要各方付出更大的耐力和努力攻堅克難、探索前行。
在此情況下,堅持穩中求進主基調,對于牢牢掌握工業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要保持戰略定力,遵循客觀規律,提高增速下降的容忍度,切實把工作重心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上來;另一方面,要增強風險和憂患意識,及時根據形勢變化和現實需要有效施策,防止增速滑出合理區間下限,為工業增長動力轉換贏得時間、創造環境。
國務院近期已提出,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防范和化解風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加快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引擎,以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供給促進傳統引擎升級。通過拓展新需求,做大新亮點,培育新動能,形成穩增長的強大合力。
對于廣大工業企業來說,惟有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轉向創新驅動,切實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直面市場的優勝劣汰,破解發展的瓶頸制約。尤其應看到,當前行業企業走勢分化之中,也蘊含著結構優化、率先發展之機,各種要素資源正加速向優勢企業聚集,有抱負、有能力的企業都應抓住《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一帶一路”戰略等政策機遇和市場機遇,奮發進取、加速升級,把自身發展帶上新高度,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