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6 11:02:05 | 來源:中國網
“金融是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新的服務模式必然孕育著新的金融風險。”中國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主任王巖岫在今年5月舉行的科博會·2015中國金融論壇上指出,面對互聯網環境下金融創新的強烈訴求,既不能對新型風險視而不見,也不應因為存在風險而裹足不前,整個行業應當主動適應互聯網環境下所面臨的新興風險形態和形式。
但如何適應?面對互聯網時代日新月異的新興技術,傳統金融風控技術能否滿足市場需求?互聯時代的金融風險管控又應如何創新,才能構筑起堅實的防火墻?圍繞互聯網金融服務創新的風險防控,知名P2P平臺邦幫堂董事長寇權進行了深入解析。他表示,對于包括資產證券化服務在內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風險防范,盡管針對細節設置可能各有不同建議,但“適度監管,制定統一規則”的業內共識已經基本形成。
盡管美國次貸危機之后,避免再證券化成為防微杜漸的良策。但在從不缺乏風險轉嫁能力的中國金融市場,加上互聯網的無界優勢,任何創新的金融服務方式都可能因監管缺位將風險轉嫁到市場。
因此,寇權認為,互聯網金融行業中的任何創新服務,本質上其實都沒有脫離金融本質,只是風險形態和形式可能因融合了互聯網特性發生了新的變化,統一監管不可或缺。
王巖岫提出,一方面,行業應善于利用金融專業手段,發揮自身風險控制優勢有效防范本質性的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又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提供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創造新的風險管理工具,學會用互聯網方法管理互聯網風險,服務互聯網客戶。
而從監管角度出發,國家管理部門也應針對互聯網虛擬性、遠程性、數據性的特點,進一步完善和明確相應的監管制度規則。對于創新型業務則應允許按照有序嘗試、穩步試點、積累經驗、及時完善的思路進行開展“互聯網+ 業務試點”創新政策制度設計。
具體比如,基于企業和個人在線使用金融服務的真實需求,合理把握風險底線,探索適合互聯網運作的資金管理、資金支付、資金借貸、金融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業務模式和風險控制模式。
基于商業銀行在銀行卡、直銷銀行、網絡借貸、電子商務等方面的模式基礎,積極賦予探索創新的空間,加強對專營業務獨立法人管理的監管制度研究,使市場機構可以在制度指導下對直銷銀行、在線賬戶管理和支付、小微網絡借貸、網絡財富管理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創新。
寇權也指出,互聯網金融環境對外開放性越來越高,尤其是資產管理行業更具開放性和包容性,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各類互聯網金融服務機構都可以從事相關業務,一方面打破了傳統金融的壟斷,但因為沒有統一的規則也給行業秩序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而風控永遠是金融業的核心和生命線,這無關傳統或互聯業務。寇權認為,一切不做好風控的互聯網,都不是好金融。互聯網金融本身還是金融,金融的核心則是風險定價,不同的風險其實對應不同的價格,在這個基礎上做好風控。“不做好風控,必死無疑。”
在重視風險管理的同時,寇權也預測到監管可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挑戰,但從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看,他認為“國家必須進行正確引導和合理監管,疏堵結合才能讓行業有一個健康的未來”。
談及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問題,除了統一監管,業內呼吁最多的就是關于征信系統的建設問題。“這方面的確是個硬傷。盡管與2012年相比,我國征信體系的數據已有了一億多的增長,但現在征信數據仍不是很全面。與美國等征信體系非常完善的國家相比,我國這方面仍有很大差距。”寇權指出,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有征信企業和個人比例比較低,這將大大增加互聯網金融相關環節落地的難度。
比如說,目前有很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債權人和債務人在構建信用關系時,債權人往往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沒有很好的法律保護,特別是對于債務人的償還能力不清楚,甚至出現惡意欺詐行為。
為此,他建議完善黑名單體系建設。互聯網金融是未來金融形態發展的新模式,而構建一種新的金融秩序,評級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從評估客戶風險到客戶管理,首先是從業者的責任,但是有一些信息是個人和機構無法掌握的,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引入專業的第三方征信機構去做。
伴隨我國征信建設的步伐,也出現了一些障礙,尤其是數據孤島難題。寇權表示:“現在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征信體系的建設,但實踐看,即使你有征信公司,但是你的數據還是孤島,我想更多的小額征信公司現在的數據量更少。”
如何打通數據孤島,盡量地搜集到更多的數據?寇權呼吁國家、擁有大量數據的固有企業以及一些數據整理機構,能夠給予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